2024年,我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擎,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系统实施9大领域120项改革任务,全年改革成果获上级肯定51次,典型案例在中省主流媒体推广109篇,以改革“硬举措”释放发展“新动能”,为“小城逆袭”注入了澎湃动力。
顶层设计强统筹 改革攻坚有力度
市委深改委坚持高位推动,科学制定年度改革“路线图”,建立“季度调度+领导领衔”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领衔工业突破、国企改革等12项重点课题,全年开展专题调研32次,督导解决难点问题45个,推动形成“1+9+N”制度体系。创新开展“改革、创新、发展”大研讨活动,组织跨部门观摩学习、案例宣讲等活动56场,编发《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选编》,收录基层首创案例23个,为改革实践提供“本土化”解决方案。
重点领域提质效 发展活力加速迸发
政府效能跃上新台阶。我市首创“片区+中心村”政务服务模式,将高频事项办理延伸至群众“家门口”,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入选全省政府职能转变优秀案例。深化跨省合作,与山西河津共建32项“跨省通办”清单,实现不动产登记、物流配送当日办结。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助推3家民企跻身“陕西百强”及“民营50强”,亲清政商关系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经济动能实现新突破。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西部钢铁论坛,带动钢铁深加工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红马科技蝉联“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4家企业入选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西安重装韩城煤矿机械公司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市4座煤矿通过全矿井智能化验收,工业数字化水平居全省前列。
生态优势擦亮新名片。我市以碳达峰试点为牵引,实施150万吨钢铁渣粉资源化利用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26万吨;龙钢余热长输供热工程投运,年节约标煤10.49万吨,节水案例入选全国“节水中国行”典型案例。澽水河、黄河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耕地保护工作获评全省先进。
民生福祉取得新提升。教育改革新增普惠幼儿园8所、公办学位1400个,市医院晋级三级管理,社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司法领域“四联调解”工作法写入全国干部教材,平安建设连续四年获省级表彰,“平安银鼎”彰显治理成效。
基层首创树标杆 改革品牌更亮眼
在乡村振兴一线,我市推动金太阳花椒油脂公司晋升“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花椒肉鸭示范园入选全省产业融合典型案例,集体经济薄弱村占比压降至4.4%。文化领域,党家村传统村落保护案例入选中组部教材,“韩城赶大集”系列活动登陆央视,文旅融合迸发新活力。
社会治理领域,“导师帮带团”“一网统管”等经验获《党建》杂志推广;纪检监察“三动”工作法破解基层难题,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整治经验全省交流。全年3个案例入选全省改革优秀案例,5项经验获国家级荣誉,12项试点成果在全省示范,改革“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面对新一年改革任务,我市将实施“试点攻坚+基层首创”双轮驱动,力争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城乡融合发展、民生服务集成等领域突破成势。同时,深化“一把手”抓改革机制,完善跨部门协同、全周期评估、立体化宣传体系,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以更多“小切口”改革破解“大问题”,用“韩城实践”为全省和渭南改革大局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