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西庄镇下甘谷村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丰收景象,香瓜、吊篮西瓜、豆角等农产品长势喜人。一根根翠绿瓜蔓,顺着尼龙绳“爬”上3米多高的立架,圆滚滚的西瓜十分诱人,像极了农民日渐鼓起的“钱袋子”。
“这种立体种植西瓜的方式为大棚吊蔓技术,是‘导师帮带团’导师、市农技中心的专家结合实际情况,指导我们种植的。”村民樊玉峰说,这种方法不仅能让西瓜均匀受光,保证西瓜口感和色泽俱佳,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西瓜产量也得到了提高。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导师帮带团“传帮带”作用,采取“理论+实践”模式,创新开办“田间课堂”,定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专业指导培训,持续为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多亏了‘导师帮带团’导师的精心指导,让我们镇在产业发展上少走了很多弯路,结合专家们的意见,我们创新推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数字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少村子的村集体经济收益节节高。”谈起全镇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西庄镇党委副书记宁晶辉语气中掩饰不住喜悦,“村民找到了发展增收的好路子,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为真正做到帮扶农民,西庄镇在选优配强导师上下了很大功夫。“我们破除年龄、行业、职务等界限,在‘老乡镇干部’‘老支书’‘土专家’‘田秀才’里选导师的基础上,将农村实用人才、党员致富能手等选入导师队伍。”下甘谷村党支部书记屈亚玲说。
目前,西庄镇已选优配强帮带导师20名。针对乡镇年轻干部、软弱涣散村和后进村党支部书记、新任村“两委”成员、村级后备力量四类帮带对象需求,西庄镇政府统一调配“导师帮带团”成员,安排专业人才、技术能手,分产业、季节、环节开展专业技术指导,协调解决资金、技术短板、产品销售等难题,帮助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进强村富民。
(资料图)
“通过1年的传帮带,基层年轻干部‘遇事能上手’‘群众问不倒’,应对农村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看着我们的工作不断给群众带去实惠,被他们认可,我们也深感荣幸。”“导师帮带团”导师、市农技中心干部程益婧说。
“我们村的大棚平时主要是我负责技术管理,在市农技中心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因地制宜打造草莓、西红柿、香瓜、豆角等种植产业,一年挂果两茬,每个棚可以产生经济效益5万多元。”樊玉峰笑着说。
“导师帮带制是凝聚干事合力、打造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抓手,对盘活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更是受益颇多,我们将紧盯产业发展急难愁盼持续发力,不断构建区域农文旅融合新格局,书写乡村振兴蝶变新篇章。”西庄镇党委书记鱼普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