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万象>> 韩城万象 >> 文章内容
【文化中国行】毓秀桥:“三两银子”的清廉佳话
来源:韩城新闻网  作者:田真   阅读:129 2024-08-27
华夏大地桥梁遍布,每一座桥都镌刻着独特的历史印记与文化底蕴。在陕西韩城这座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流传着一个“三两银子卖桥”的故事,它被人们当作培养后代自食其力、独立生活的活教材,而这座以区区“三两银子”就成交的桥,便是卧居在澽水河上三百余年的毓秀桥。

微信截图_20240828161705.png


毓秀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最早被称为“南桥”“集胜桥”,是一座南北走向的10孔厚拱厚墩重型石拱桥,它是康熙年间韩城邑人、云贵两省巡抚刘荫枢出资修建,乾隆、道光、宣统年间都曾重修。
清康熙四十一年,刘荫枢回韩城老家探亲,路过澽水河时,发现老百姓进城赶集被澽水河阻拦,需要绕路很远才能到达河对岸,为了方便百姓,刘荫枢决定出资在澽水河上修建一座石拱桥。


微信截图_20240828161723.png


这座桥的桥面宽4.5米,净跨6.15米,长度为180米。桥体采用花岗石条砌筑,桥面呈穹隆形。石缝由灌铁水而成的铁锭加固。桥两侧有节间式青石桥栏杆,每侧有99根望柱,98块栏板。地伏是青石料,矩形断面。翼墙和侧墙上顶有单层青石仰天石组成的金边线。桥台是燕翅形,桥台呈燕翅形,桥墩呈梭形,拱碹是半圆框形纵联式结构。毓秀桥头存一尊身着元代服饰、头戴风雪帽的圆雕石人坐像,桥南有一座三连重檐歇山顶式木牌坊。
毓秀桥静卧在澽水河上三百余年,历经几次修缮,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对清代桥梁设计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建筑建设水平。


微信截图_20240828161745.png


据传,桥修好后,有一年刘荫枢带家人再次回乡探亲,路过此桥时,发现桥上人来人往,极其热闹,他的儿子便随口说到:“这么多人,若在桥头收费,肯定很赚钱。”听完儿子这句玩笑话,刘荫枢心想,自己修建这座桥是为了方便百姓,造福乡里,可不能让它变成后世子孙敛财的工具。于是,第二天刘荫枢便发请帖,请当时的韩城知县过来商议卖桥事宜。商议过后,刘荫枢象征性的收银三两,把桥卖给韩城县,把私桥变为官桥,并取名为“集胜桥”,后改为“毓秀桥”。刘荫枢还立下契约:“以三两银子的价钱将桥卖给韩城县,此后该桥永属韩城县所有,与刘家无关,绝不反悔,立据为凭。”这便是文章开头所说的“三两银子卖桥”的故事。


微信截图_20240828161821.png


时光荏苒,毓秀桥横跨岁月长河,默默承载了韩城十几代人的步履匆匆,见证着韩城这座古城历经风雨、焕发新生的沧桑变迁。它不仅是刘荫枢敬恭桑梓的见证,更是一座清正廉洁、体恤爱民的丰碑。如果有一天,你带着朋友来韩城古城游玩,请顺着古城主脉向南前行,出了城门,踏上毓秀桥,在微风吹拂的柳枝下,给他讲述这个“三两银子卖桥”的故事。‍
Copyright◎2007 2024 sxhcR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韩城市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218708 韩城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308567 省网络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029- 63907152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12742009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61120240001
陕ICP备20240386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58102000313号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