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则民有所安。老年人的幸福决定着家庭的幸福,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让老年人有幸福美满的晚年,我市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出发,全面统筹多方资源,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制度衔接、项目对接、融合发展,不断满足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因地制宜探索“医养结合 智慧养老”服务新路径,以医养结合“小切口”托举起了民生“大幸福”。
加强组织领导 规划先行推动医养融合发展
为深入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印发《韩城市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市工作方案的通知》,建立市委、市政府统筹,市老龄健康委牵头、各镇办(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医养结合工作机制,落实了部门职责,将医养结合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同时,借助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老年友好型社区、友善医疗机构创建,进一步落实好老年优待政策,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营造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我市将医养结合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结合实际印发了《关于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创建活动的通知》《韩城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开展第二批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创建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创建工作。通过创建活动,引导基层医疗机构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积极回应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服务需求,让广大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的医养结合服务,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
完善合作机制
固本强基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我市通过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以签约合作的形式确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以及责任与义务等事项,为养老机构开辟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院老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养生保健等服务,缓解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
比如社保医院,长期聘请省级专家坐诊,重点为失能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形成了医疗、康复、生活照料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市中医医院与金色夕阳康养中心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提供绿色通道转诊、会诊、就诊急救等服务,每周为入住老人进行巡诊,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创建了以治未病科为依托,以养老机构为平台,上门服务为补充的健康养老服务平台。
同时,参照《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评分细则》标准,以环境改造为切入,改善老人居住环境,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以志愿服务为导向,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健康服务质量;以智能运用为抓手,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着力打造规范化、专业化的老年服务社区模式,让社区成为老年人活动交流的良好场所。
为最大程度发挥“医养结合”模式整合养老、护理、医疗为一体的优势,我市积极推行“四化”服务模式。针对服务对象多为半失能、残疾、患病老人的情况,参照医疗管理制度,组织力量对入住老人逐一进行健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动态掌握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安排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干预。安排专业医师定期巡诊,针对老年人所患疾病情况,制定专业治疗方案及康复理疗计划,以中西医药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并借助康复治疗设施进行康复锻炼。结合老人身体情况,制定特色饮食计划。对高龄老人采用软食、半流质、糊状食品;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老人提供治疗餐(低糖、低盐等特殊膳食)。每月开展一次老年人服务座谈会、一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不定时开展娱乐文化活动。从居住环境到一日三餐,从康复锻炼到专业护理,从健康宣教到休闲娱乐,依托多样化的服务为养老服务工作增添温暖底色。
通过多种方式,在全市逐步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域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水平
多方发力打造幸福晚年生活
能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标准的医疗服务,这得益于我市不断组织开展的智慧助老活动。
近年来,我市不断组织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在市禹甸园广场开展“智慧助老、健康生活”主题活动。工作人员采用面对面、手把手等方式帮助指导老年人如何运用智能手机进行高龄补贴年审、预约挂号、医保卡激活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程序和APP等操作,还普及了涉及手机使用的反诈骗知识,提高老人们“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不乱点链接、不随意回复信息或回拨电话”等防诈骗意识,让老人们能够快速识别电信诈骗骗局,不受蛊惑。韩城交大医院建立“智慧养老”样板间,推广智慧养老产品,通过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依托医院资源,以延伸医疗服务进万家作为目标,拓展面向居家、社区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满足不同老人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实现医疗与养老、康复、健康管理无缝对接,让老年群体过上更舒适、更幸福、更有品质的“智慧”晚年生活。
同时,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通过规范医护人员礼貌用语、服务态度和行为,增强医护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加强老年病医学技能培训,熟练掌握老年疾病诊疗技能;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优化就医流程;增加无障碍服务设施,提供志愿者服务等措施,营造适合老年人的整体就医环境,将老年友善服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尊老敬老的美德体现在各项服务工作中,有效地改善了老年患者就医环境,提升了老年患者就医满意度,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
截至目前,我市共创建老年友好社区5个,其中龙门镇大前社区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新城办禹明宫社区、赵村社区为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17家医疗机构被省卫健委命名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率达81%;芝阳镇中心卫生院、社保医院、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尔康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韩城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等5家医疗机构被命名为陕西省第一批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特别是芝阳镇中心卫生院,利用创建平台,仅用半年时间将一所普通卫生院打造成集医疗、养老、康养为一体的集中式医养结合机构。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人,专业养老护理服务人员10人,设置床位20张、养老床位18张,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器材、健康餐厅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生活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安宁疗护等服务得到了全面提升,成功创建渭南市级医养结合示范点,创建经验做法获得全市范围内推广学习。
最美不过夕阳红。医养结合守护的,是每一位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也是一个个家庭的美满和睦,更是全社会的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