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香味四溢的饸饹馆子,滋养着一方人;一经一纬间穿梭而成的土织布,柔软着年华;黄河岸边气势恢宏的韩城行鼓,振奋着精气神……生活中,处处可见非遗。这些长于大地、顺于时令,源于劳作、寓于生活,人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蕴着世代韩原儿女的审美趣味、精神内涵和文化记忆,理应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非遗保护,媒体行动。历时5个多月,由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和市文化馆联袂策划制作的20集非遗栏目《韩城非遗·古韵新生》完成录制播发。该栏目在报纸、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爱韩城APP等全媒体平台同步推出,受到了广泛关注,读者留言不断,好评如潮。央视国际在线、学习强国、《陕西日报》等中省级平台纷纷转发,抖音、视频号等短视频累计播放量1500万+,让更多人看到了解韩城非遗,感受韩城非遗的文化魅力。
初心:尽全力守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事。他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我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陕西省级13项、渭南市级22项、韩城市级74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人、陕西省级12人、渭南市级61人、韩城市级133人,各项数量均在全省名列前位,是当之无愧的“国家民间艺术之乡”。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许多非遗项目仍“养在闺中人未识”。
缘何制作此栏目,得从今年春节前夕说起。当时市融媒体中心在组织《我们的集市——西庄赶大集》直播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到韩城非遗背芯子,因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备受群众喜爱,甚至在社交平台引起不小的轰动,大家想要深入了解背芯子背后的故事。得知群众的需求,媒体人也建议利用媒体的力量守护非遗,为它的传承发展贡献媒体力量。于是,市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在了解全市非遗情况后,立即拍板决定“走下去”,把散落在韩城民间的非遗文化“拾起来”。
《韩城非遗·古韵新生》栏目应运而生。以新媒体部为主导,各科室协同配合,派出精兵强将,尽锐出战,对接非遗传承人、拍摄视频、编辑文字,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全媒体传播,展现“民间艺术之乡”的风采,旨在更好地守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熟知并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
推进:累并快乐着
古门楣题字、韩城行鼓、背芯子、羊肉饸饹……从民间文化到民俗演绎、从手工技艺到饮食文化,无一不展示着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文化风貌和生活气息。经过前期了解,市融媒体中心精心挑选出20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为受众全方位呈现这些非遗的风采。
因为非遗项目大多工序复杂,很多拍摄需要跑好几次,了解工序、沟通采访、设计场景,一拍就是一整天,十分不易。“在拍摄非遗土织布技艺时,我们前后去了5次,历时1个月之久,精心拍摄每道工序,争取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土织布技艺完整为大家展现。”新媒体部副主任樊释钰说,“虽然很辛苦,但看到这些濒临失传的手艺被我们记录下来,打心底高兴。”
在栏目开设之初,市融媒体中心就进行了统一安排、调度。在新媒体部拍摄回来素材后,由报纸编辑部对文字修改润色,做到标题突出、篇幅相当,确保栏目的统一性。稿件完成后,第一时间在报、网、台、微、客户端同步推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收获:为坚守喝彩
匠心制作,反响不凡。
“视频看得我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回家,想吃碗羊肉饸饹,慰藉乡思。”“记得每年过年、开学或是家里来贵客时,妈妈总会做一碗韩城猪肉臊子馄饨。现在成家了,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为我的孩子捏馄饨,我想这也是种传承。”“原来韩城围鼓包含如此深刻的文化内涵,希望能继续发扬光大,走出韩城,走向世界。”……在《韩城非遗·古韵新生》栏目留言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留言,或为栏目的开办叫好,或因勾起回忆抒发乡愁,或为深入了解韩城非遗文化而感到自豪……
取得如此多的关注,赢得全网好评,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自栏目开拍以来,在市文化馆的协作配合下,得到了众多非遗传承人的支持,感受着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比的热爱,更感动于他们执着的坚守。在拍摄过程中,传承人的话更让人钦佩,“为了能让后世人了解韩城的非遗文化,这些不辛苦!”这也是市融媒体中心的初心使命——深耕足下土地,创新方式方法,记录时代、记录当下。
焕新:探索不止步
非遗保护,利在千秋。
在拍摄中,非遗传承人大多数年龄较大,面临后继乏人的境遇。以“韩城四合院落建筑技艺”“韩城古建彩绘技艺”项目为例,掌握该项技艺的传承人寥寥无几,技艺濒临失传。面对困境,我市也一直在探索,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文旅融合扬名”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推动非遗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市还聚焦“非遗+扶贫”,认定多家工坊参加省、市组织的在各景区、商场举办的宣传推介活动及非遗扶贫就业产品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展销活动,带动更多人学习传统工艺,让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获得双丰收。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众多非遗传承人走上屏幕,走进校园,让韩城非遗文化传承活态化、网络化、年轻化。9月28日,“逛韩城·看非遗”沉浸式展演大型融媒直播活动将在古城举办,全方位展示、多角度宣传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喜人成果,并将非遗与旅游有机结合,扩大非遗交流、合作与宣传活动影响力,促进文旅扬名、融合发展。种种举措,都让韩城非遗一步又一步走向新生。
当闪耀于岁月深处的非遗成为现代生活的新滋养,我们也相信在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精神之美的重新发现中,会涵养出更加深沉的文化自信。我们相信,韩城非遗必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