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是竖起来的路,路是躺下去的碑。这座“清风碑”是芝阳镇东英村全体村民为了纪念他们的好支书郭孝义自发修建的。都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是,18年过去了,郭孝义的事迹从未被遗忘,郭孝义一直“活”在我们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郭孝义的先进事迹。
事
郭孝义初任村支书时,村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东英村,烂摊摊,路儿窄得像扁担,吃水靠的雨点点,有女不嫁东英原,嫁到英村泪涟涟。”村路像扁担、吃水靠雨点,姑娘们都不愿意嫁到东英村,这让此时“一家之长”的郭孝义忧心难安。他在第一次党员大会上,就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不解决群众吃水难、行路难,不给村民扎扎实实地办几件实事,不改变村子的面貌,我就绝不当这村支书!”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修路,郭孝义卖掉了自家的耕牛,带头集资,信用社跑贷款,能用的办法都用了,可资金还是不够。这时候,他把目光放在了父母的棺板上,卖棺板在农村,可是大忌!为了能让村民尽早走上宽阔的柏油路,他跪在父母面前再三恳求,最终说服了父母,卖掉了棺板,凑够了钱,修好了1.9公里通村路,实现了东英村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路通了,郭孝义却走了。他5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为村子买水管的那个夜晚。那是2006年11月21日,郭孝义拿着给女儿攒下的1300元生活费对妻子说“集体的事大于天,管子铺不好全村的损失就大了,娃的生活费咱再另想办法。”,为了省下40元的送货费,他决定由货主晚上送,就在拉货途中,由于过度劳累饥饿,不幸从三轮车上跌落,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嘴里念叨的不是父母、不是妻儿子女,而是村里的“管子”!
榜样如炬,追光前行!郭孝义先进事迹如光如炬,温暖我们、照亮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学习郭孝义的先进事迹转化成我们奋勇前行、履职担当的动力。
榜样之光引领方向,先进典型激发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让我们沿着榜样的足迹,以实绩检视政绩,以实效赢得民心,努力谱写韩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