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队回到地方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安置结果超出了预期,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也适应了目前的工作节奏,每天都很充实,非常感谢退役军人事务局为我们提供的高效服务保障,帮助我们找到新的人生方向。”从最开始的迷茫到如今的信心百倍,市公安局新安置的军转干部吕朝鹏感慨万千。
吕朝鹏是芝阳镇人,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工程兵学院地雷爆破与破障指挥专业,曾服役于新疆某部队。2024年3月,他转业回到家乡,等待安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结合他所学专业和自身优势,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进行多次协调沟通,最终为他争取到市公安局治安大队的岗位,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与吕朝鹏情况相似的,还有很多退役军人。10月14日,今年安置的21名退役士兵一同将一面红色锦旗送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锦旗上“竭诚服务照亮转业之路,阳光安置彰显拥军真情”的字样格外醒目。曾在祖国各地挥洒热血与汗水的退役军人,在面临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时,享受到“阳光安置”政策,让整个安置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阳光安置”政策犹如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拓宽安置渠道,各部门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安置政策,持续提升安置质量,高质量完成年度安置工作任务。2024年,我市共接收转业军官2人,随调家属1人、安排工作退役士兵21人。据了解,我市转业军官安置以行政机关为主渠道,退役士兵安置以全额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主渠道。2名转业军官分别被安置到市公安局和市司法局;9名退役士兵被安置到国有企业,12名退役士兵被安置到全额事业单位;随调家属根据原单位性质,被安置到市卫健系统,安置率100%。
芝阳镇作为我市近年来退役军人接收人数较多的单位,坚持“党委统筹、科学编制、精准安置、人岗匹配”原则,在镇党委全面统筹的基础上,结合退役军人在部队的工作表现,充分尊重和听取个人意愿,高标准完成退役军人接收任务。芝阳镇党委副书记赵江荣说:“在今年的安置工作中,我们共接收4名同志。其中郭江浩同志在部队有着丰富的行政工作经验,根据人岗匹配原则,分配至镇综合办公室;郭飞同志对党务工作思路清晰,就按照意愿分配至镇党建一室开展工作。此外,镇党委特别重视退役军人安置后的思想建设和能力提升,对于历年安置的退役军人,在工作环境熟悉后,适时安排他们到不同的科室轮岗锻炼,从而全面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安置就业科科长孙菲介绍:“接到渭南市局移交的安置对象档案后,我们逐人进行审核,确保准确无误。同时,通过组织适应性培训、岗位实践等,帮助安置对象了解地方情况,加快适应地方生活和工作。在编制安置计划时,精心设岗,积极沟通,争取岗位。近年来推行的‘阳光安置’政策,强化服役时间越长、表现越好、贡献越大、安置越好的导向,让安置工作全程透明,让现役安心、退役暖心,实现退役军人、部队和接收单位‘三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