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韩城民生 >> 文章内容
老杨观摩记
来源:韩城新闻网  作者:鱼晓娜   阅读:72 2025-01-13

晨曦微露,麦田泛起雾霭……

“老杨,你也来学经验呀?”金城街道城古社区第一书记杜玉萍问道。

“活到老学到老嘛,来看看大伙的成绩。”老杨回答。

1.jpg

这是1月8日金城街道组织的农业产业实地观摩会现场的一段对话。老杨叫杨增奎,是金城街道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站在人群中,他听着晨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全中心的介绍,心里面默默地谋划着自个儿村的产业。

几年前摞荒的大棚房,如今变成了一畦畦麦地,让老杨像是回到了儿时。“前期,村上通过整治废弃道路、拆除摞荒大棚房、复耕‘斑点’土地等方式,整治、流转土地240亩,由晨钟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统一耕种,打造成高标准农田,引入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系统,提升粮食单产与品质,努力打造粮食高产示范片区。”全中心向大家介绍道。

2.jpg

观摩中,老杨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听、仔细记,想在新的一年带领全村更好地发展集体经济,振兴乡村。

西部沿山的山庄村是老杨一直想来的村子,虽然同属于金城街道,但地理位置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大伙参观了用作储藏椒果的冷冻库、冷藏库等,询问周期收益。老杨了解到,一周前这里的火葫芦柿子被运往南方销售一空。金城街道西部沿山的坡头、新彭、英堡、山庄等几个村庄,近几年大力发展火葫芦柿子,依托山庄村的冷库,解决了农产品存储难题,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构建了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电商于一体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3.jpg

最让老杨激动的第三站,老杨的主场——范村。为了给大伙完美呈现近年来村上的发展变化,他可是做足了功课。“我们村地处澽水河两岸的‘白菜心’,过去主要以种菜为主,现如今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观光农业,种植普罗旺斯西红柿、圣女果等设施蔬菜,吸引城区市民体验采摘。村民春、夏两季自己种菜售卖,冬天进棚务工,走出了一条‘村党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农户’的富民强村新路子。”在介绍中,老杨不由地提高了嗓门。范村紧邻沿黄公路,背靠城区,对于发展观光农业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4座日光温室大棚,每年带动脱贫户20户50人就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走出大棚,庙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茂兴说:“庙后村和范村基础条件相似,今年要在经营模式、品种选择上向范村多取经,争取走出自己的特色。”

每观摩一处,街道党工委书记崔咏作点评,大伙有问题现场问、当下解答。“把金城打造成中部澽水河粮菜基地、西部特色农业基地,形成‘两地联动’的发展格局。以澽水河为纽带,以金塔、古城、毓秀桥、澽水河畔为依托,打造集农耕体验、观光旅游、蔬果采摘、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澽水河生态农业观光长廊,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听着崔咏的点评,老杨在心里筹划着再建上5座大棚,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壮大集体经济,让村里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老杨越想越充满干劲。

4.jpg

网红田园——城古社区欢乐田园综合体,因创新“一分田”认领模式而风靡全城。该村将农业与旅游、文化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因城古社区和范村紧邻,老杨再熟悉不过了。各村都根据自己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组织创新的主导作用,做到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金城样板”。

“这块土地因为种种原因闲置近20年,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成我市首个新型智慧型农贸市场。”来到最后一站——金塔农贸市场,这是在市委市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多方努力下,东营社区盘活闲置资产投资建设的。市场内所有商铺均遵循统一标准建设,告别传统的棚户房,为商户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经营环境,项目招商工作已完成80%,进入试营业阶段。这是老杨第二次来,他感觉比第一次来,商户更多了,品种更齐全了,更让他意外惊喜的是,他认识的一位老嫂嫂把路边摊搬到了这里,村上还为其减免了摊位费,再也不用风吹日晒了。

“乡村振兴,人人受益。”老杨心想。走出农贸市场,他的步伐更加笃定。


Copyright◎2007 2024 sxhcR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韩城市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218708 韩城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308567 省网络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029- 63907152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12742009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61120240001
陕ICP备20240386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58102000313号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