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韩城民生 >> 文章内容
“三农”新篇 绘就人居环境锦绣画卷
来源:韩城新闻网  作者:冯丽颖   阅读:23 2025-04-07
“农,天下之大本也。”近年来,我市紧扣“和美乡村建设”总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突破口,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奋进之歌,让广袤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640.png


“厕所革命”破难题

乡村卫生焕新颜



农村“三大革命”中,卫生厕所改造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一环。2024年,我市下达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000座的任务,实际完成1729座,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72.9%,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我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系统推进。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改厕实施流程和技术标准,为改厕工作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同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各村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改厕方式。条件好的村庄,鼓励新建户厕入户进院,引导新改水冲式厕所入室入屋;条件稍差的村庄,则重点解决卫生问题,推广无害化厕所。
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建立月度环境集中整治日,示范引领群众广泛参与。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此外,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积分制有机结合,组织村民参观体验已完成改厕的示范户,让村民直观感受到改厕带来的便利和卫生改善,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改厕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我市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配备100辆吸粪车辆,建设智能化管护平台,实现了对改厕户的实时监测和服务,确保卫生厕所长期稳定使用。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50329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4.8%,其中达到“户厕入户进院、水冲式厕所入室进屋”标准的厕所有45867座,占已改造厕所总数的91%。


污水治理多举措

乡村碧水润心田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和难点。我市累计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65个,覆盖70个行政村,治理率达到42%。这些污水处理站规模和处理能力各有不同,主要根据村庄的人口规模、污水产生量和地理条件来设计。
在治理过程中,我市采取了多元化的方式。对于已建设污水处理站的村庄,通过铺设管网,将村民家中的各类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而对于尚未建设污水处理站的乡村和农户,则采取了分散式处理设施、旱厕定期清掏堆肥资源化利用、污水收集池以及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等多种方式,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在西庄镇的一些村庄,污水处理站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村民家中的厨房废水、洗衣废水、洗浴废水以及厕所废水等集中收集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或用于灌溉。在靠近城镇的村庄,通过铺设管网,将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实现了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640 (6).jpg


村庄清洁齐行动

乡村颜值再提升



通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聚焦村庄清洁、道路清洁、田园清洁、沟塘清洁四个方面,进行集中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村庄清洁方面,集中清理村庄内的积存垃圾,整治乱堆乱放问题,拆除或修缮残垣断壁和废弃房屋,有效改善了村庄的整体卫生状况。在道路清洁方面,每天安排保洁员对村内道路进行清扫,保持道路干净整洁,同时对道路两侧的绿化带进行清理,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
田园清洁行动中,清理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包括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秸秆等,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集中回收废弃农膜,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了土壤肥力,保持了田园的整洁。沟塘清洁方面,清理村内沟渠、塘堰和排水沟中的垃圾和淤泥,确保水体清洁,防止污水横流。
同时,还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或镇处理”的全链条管理模式,确保垃圾从源头到终端都能得到有效处理。在户分类方面,配套户用垃圾桶,通过宣传手册和定期培训,帮助村民掌握分类方法。村收集方面,设置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聘用保洁员定时收集。镇转运方面,建设镇村生活垃圾转运站,配备垃圾转运车辆,将各村收集的垃圾统一运送到镇上的垃圾中转站进行转运。市或镇处理方面,采用无害化填埋处理的方式进行集中处理。
如今,在“三农”新篇的宏大叙事里,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已绘就了一幅锦绣画卷。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一场改善生活条件的行动,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打破了传统农村生活方式的束缚,推动了乡村文明的进步,让古老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Copyright◎2007 2024 sxhcR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韩城市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218708 韩城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308567 省网络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029- 63907152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12742009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61120240001
陕ICP备20240386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58102000313号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