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万象>> 韩城万象 >> 文章内容
【巾帼心向党】以岁月为纸 在指尖镂刻生命印记——记剪纸手艺人赵文花
来源:韩城新闻网  作者:赵辉   阅读:29 2025-08-27

干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干一件事。一把剪子、一杆笔、一张纸,对今年69岁的赵文花来说,剪纸就是她干了一辈子的事。她用骨子里的热爱和孜孜不倦的坚持,诠释着女性既可以是传统技艺的守护者,也可以是文化传承创新的推动者。

微信图片_20250827091223.png

学习剪纸的开端,源于小时候的田间劳动。20世纪60年代,年仅七、八岁的赵文花通常会跟着父母在地里干农活,可自己身体消瘦体力跟不上,母亲就让她在地头的阴凉处跟着祖母学习剪窗花。从此,赵文花的一生就与剪纸结了缘。“刚开始学的时候,是大人用煤油灯把样版熏到纸上,画好后我再剪,剪的都是石榴、牡丹、‘喜’字等小窗花。因为那时候是腊月二十三,房子打扫完,家家户户都要买窗花,准备过年。”赵文花说。最开始剪的多是传统窗花,十二岁时她便能自己出去赶集卖窗花,补贴家用。周围人看到她能剪窗花,过年或遇到红白事时都慕名而来,找她帮忙剪纸。

对十几岁的小姑娘来说,剪纸就这样意外为她带来了成就感和价值感。“我一直坚持剪纸,年年能变样版,大脑想什么就剪什么,人物、花草都是我边想象边剪。”从初握剪刀时的生疏,到指尖翻飞间的娴熟,数十载光阴里,赵文花的世界似乎始终围绕着剪纸展开。如今,剪纸于她,早已不是谋生的手艺,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时出门散步,看见环境好的地方或者喜欢的东西,她也会用随身带的铅笔头画下来,等回到家就剪出来。

“看到的东西、喜欢的东西,能画出来剪出来,这就是一幅作品,就能传承下去。《古城欢迎你》这幅作品,就是当时去看了毓秀桥,找好角度,把样子画下来,包括桥头牌楼上的四个字我都剪出来了。”赵文花说。大幅剪纸作品,一般是要在纸上画出轮廓,再用剪刀一点点把图案镂空,用阴阳剪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图案具有立体感。

微信图片_20250827091237.png

韩城历史悠久,古建筑保存完好,文化底蕴丰厚。为了展示家乡特色,赵文花将思绪诉诸画笔和剪刀。大禹治水、鲤鱼跃龙门、程婴救孤等民间故事和历史人物,闯神楼、韩城行鼓等民间社火,五龙壁、毓秀桥等韩城传统建筑……她用一支笔、一张纸、一把剪子,创作出一幅幅独具地方文化魅力的剪纸作品。

看着手中的一幅幅作品,赵文花时常感慨:“这么好的东西,没人学很可惜。”为了让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人知晓和学习,从2014年开始,她走进韩城各中小学校,利用空闲时间为学生们开设手工课,手把手教授学生们剪纸技艺。“先把裁好的纸对折,折好后用剪刀尖抠出一个椭圆形,展开后就是镂空的叶子形状,最后再剪出锯齿纹……”在新城三小的教室里,50多名学生拿着红纸、剪刀跟着老师的讲解学习制作窗花。

微信图片_20250827091242.png

从形式多样的窗花到司马迁等历史人物,学生们了解了剪纸的来历和技法,也对家乡的名人与文化更加了解。赵文花欣慰地笑了,她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在青少年们的心里种下了传统手工剪纸的种子。

如今,69岁的赵文花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剪刀。对她而言,剪纸早已超越了“一件事”的范畴,是她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是她留给后辈的文化礼物。而这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坚守,也像一把剪刀,在时光的宣纸上,剪出了传统技艺的新生,更剪出了一位手艺人最动人的生命轨迹。

Copyright◎2007 2024 sxhcR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韩城市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218708 韩城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308567 省网络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029- 63907152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12742009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61120240001
陕ICP备20240386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58102000313号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