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桑树坪镇卓立村雷卫锋的椒园里,簇簇橘红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椒香。这片无刺花椒试验田,吸引到十里八乡的椒农前来“取经”。雷卫锋穿梭田间,热情应答着每一个问题,从品种特性到栽培技巧,从病虫防治到市场前景,他都倾囊相授,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积累多年的种植经验与技术心得,鼓励乡亲们大胆引进新品种、尝试新技术。

雷卫锋与土地相伴二十载,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乡土专家。他选育出“橘红无刺花椒”,不仅让自己的百亩椒园焕发新生,更带动周边群众走上“减刺增收”的良种发展之路。今年,他亲手培育的“橘红无刺花椒”迎来首次丰收,一颗颗橘红色的花椒,正是他多年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咱们这个花椒品种是特色品种。上色早、颗粒大、爪型紧凑,晒干以后椒仁椒壳发白。它的籽小一点、壳大,等于说产量高,3斤3两鲜椒就能晒出1斤干椒。”雷卫锋介绍道。
椒园里的橘红无刺花椒,果实色泽鲜亮、颗粒饱满均匀、枝条修长无刺。给雷卫锋家采摘了十几年花椒的丹凤县椒客赵淑玲正在地里忙碌着,相比采摘传统老品种,采摘这些橘红无刺花椒,不需要小心翼翼避开尖刺,采收速度比传统品种要快一些。“这种嫁接的椒爪子大、颗粒大,没刺,所以比较好摘,一天能多摘一二十斤。”赵淑玲说。
自2003年起,雷卫锋便踏上了花椒品种改良的探索之路。多年的种植经验让他发现,传统花椒品种虽品质优良,但易受病虫害侵袭,且对极端天气抵抗力较弱,导致产量不稳定。如何扬长避短?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萌生,将橘红花椒品种嫁接到野生“臭椒”的砧木上。说干就干!雷卫锋一头扎进了试验田,多次请教农业专家,反复筛选、多次试验,最终在2019年成功培育出橘红无刺花椒,并在2023年大规模种植。新品种花椒利用“臭椒”砧木强大的根系优势,可以让植株抗病性、抗逆性大幅增强,病虫害发生率降低60%以上。
从普通椒农到育种专家,雷卫锋用二十年青春证明:扎根,是向土地要答案、用创新解难题。他用一株无刺椒,种出了希望,为四方乡邻拓出一条新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