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韩城民生 >> 文章内容
【评论】“食堂+学堂” 托起幸福夕阳红
来源:韩城新闻网  作者:冯丽颖   阅读:7 2025-10-27

近日,全国20252026年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名单公布,韩城市新城街道禹明宫社区入选。

这个拥有近4000户居民的社区中,老年人占比已达11.93%,他们面临的“用餐不便”与“精神空虚”问题,正是中国无数社区老龄人口的缩影。在禹明宫社区,人一天12元吃上三顿热乎饭,楼上还能学手鼓、练书法。这种“食堂+学堂”的组合实践,精准破解了老年群体的双重痛点

我们身边有多少老人,孩子不在身边,每天对着空荡荡的屋子?他们不缺吃穿,缺的是陪伴和归属感。一天三顿饭,解决的不仅是胃的需求,更是给他们一个走出家门的理由。而学堂的设置更是巧妙——它让老人从被照顾者变成了参与者、学习者。当他们拿起手鼓,专注地敲打出节奏时,他们找回的不是时间,而是被需要、被看见的价值。这种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才是老年友好最动人的地方。

更难得的是,禹明宫社区的做法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思路。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投入,而是通过“政策引领+资源整合+数字赋能”,把现有的资源盘活用好。每个社区都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找到适合本地老人的服务模式。重要的是那份心真正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

禹明宫社区的实践并非孤例。在全国各地,类似的探索正在不同社区悄然兴起。福建省福州市推出“长者食堂+学堂”模式,探索“9点课桌11点饭桌”的做法,引入省市老年大学教学资源。非就餐时段,这些空间变身为老年学员的课堂,老人们在此打太极拳、演奏民乐、当模特秀旗袍。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泊里镇,助老大食堂的餐桌在非就餐时间可瞬间变身书桌、茶桌、议事桌,成为老人们交流思想、分享生活的温馨之地。

说到底,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就在于它如何对待孩子与老人。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从容、体面地安享晚年,是我们这个正在加速老龄化的社会必须答好的考题。禹明宫社区的实践提供了一个温暖的范本从一顿实惠可口的饭菜、一堂丰富精神的手鼓课开始,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在每一个朴素的日常里生根发芽。

Copyright◎2007 2024 sxhcR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韩城市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218708 韩城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308567 省网络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029- 63907152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12742009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61120240001
陕ICP备20240386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58102000313号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