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与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在韩城这片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土地上,每一处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
文物保护:传承千年的历史印记
清晨的阳光洒在司马迁祠的古墙上,映照出岁月的沧桑。这里,工人们正在进行高山仰止段护坡抢险加固工程。“我们必须小心翼翼,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文物的安全和历史的传承。”施工负责人张小军说道。像这样的文物保护项目,在2024年的韩城还有很多。司马迁祠的山门献殿及寝殿抢险加固、文庙琉璃浮雕保护修缮、城隍庙政教坊修缮等7个项目都顺利完成。
在普照寺,南北夹墙间西侧边坡抢险加固工程也已竣工。一位当地的居民董晓伟感慨地说:“这些古建筑是我们韩城的宝贝,看到它们被保护得越来越好,我们心里特别高兴。”为了推进更多文物保护项目,韩城市文物系统积极向上对接,加大跑项争资力度,党家村上寨塬边坡抢险加固(三期)、文庙预防性保护等4个项目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不仅如此,我市还在推进文物晋档升级工作。拟申报晋升国保5处、省保15处,委托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资料,专业人员们不辞辛劳,完成了实地勘察、测绘、编制申报资料等工作。“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它将为我们进一步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市景区管委会文物保护科陈红玲介绍道。
安全监管:构筑文物保护的坚固防线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生命线。2024年,韩城市持续优化文物安全工作机制,召开全市文物安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文物安全工作。会上,市政府与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签订了《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将文物安全责任层层压实,形成了文物保护的强大合力。
为了让文物安全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韩城市不断完善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形成了“制度落实、责任上墙、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管理机制。制定了《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全市文物安全攻坚行动。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部门协作,联合开展文物安全检查巡查、冬春火灾防控、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组织开展消防演练30余次,提高了文物系统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认真开展对博物馆和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检查,检查文博单位50次,发现整改问题隐患24处,全面推动了消防安全隐患的整治,及时消除了文物安全隐患。
汇聚文物安全群防群治力量也是韩城市的重要举措。组织召开全市群众文保员业务培训会,对196名群众文保员的信息进行备案并发放证书,让他们成为文物保护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开展文物集中普法宣传6次,发放宣传彩页1000余份,提高了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同时,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拓宽文物违法问题线索收集范围,全力构筑全社会保护文物的“防护墙”。
加大打击文物违法犯罪力度更是毫不松懈。韩城市积极与公安、乡镇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扎实开展“秦鹰-2024”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盗掘古墓葬、倒买倒卖文物等违法犯罪线索进行摸排,形成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打击文物犯罪的强大合力。全年共开展文物专项执法检查6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000余人次,有效处置了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全市文物系统实现了安全零事故。
活化利用: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博物馆是文物活化利用的重要平台。2024年,韩城市扎实推进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二级博物馆创建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跻身国家二级博物馆行列,成为我市首个国家二级博物馆。“这是我们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韩城文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馆长薛艳丽自豪地说。
为了推进博物馆管理改革,韩城市建立健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成了普照寺博物馆、司马迁祠博物馆、大禹庙博物馆第一届博物馆理事会筹建工作。将教育部门、文博行业专家、当地企业代表、社会贤达纳入理事会成员,促进博物馆由单一行政管理向社会广泛参与治理转变。“这种转变将有效提升博物馆决策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文博行业专家陈红玲评价道。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日,韩城市推出了20余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文物说话 韵味韩城”系列文化类短视频节目录制现场,讲解员吴丹生动地介绍着韩城的文物:“每一件文物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韩城的历史文化。”该节目与韩城市融媒体中心合作推出,共制作了20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韩城市还以文物为“媒”,完成与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山西博物院、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文物借展,通过加强交流合作,持续扩大韩城文物旅游影响力。同时,协同推进司马迁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与景区运营公司通力协作,完成了“2024年甲辰年民祭司马迁”“周风吹来”“与辉同行阅山河—司马迁祠”韩城直播及各类文化宣传活动开展。司马迁祠景区和党家村景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82条“岁时节令 自在乡村”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人才培养:为文物事业注入新活力
人才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关键。韩城积极培养年轻干部,组织他们参加全国中小博物馆馆长培训班、陕西省文物局基层博物馆数字化能力提升班等各类培训。“通过参加这些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参加培训的年轻干部高悦说道。
同时,韩城市还开展了“芮博开讲啦”“史记大讲堂”等活动,聘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讲授文博专业知识。在一次讲座现场,专家曹玮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台下的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并支持各文博单位专业人员申报文博系列中高级职称,9人取得中级职称资格。这些人才的成长,为韩城市的文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不断发展。
文物是岁月的沉淀,是历史的馈赠,它们承载着千年的记忆,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每一次的文物保护修缮,都是与历史的一次深情对话;每一项安全监管措施,都是为文化传承筑起的坚固堡垒;每一次的活化利用,都是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璀璨光芒;每一次的人才培养,都是为文物事业注入的新鲜血液。
韩城的文物,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着我们追寻先辈的足迹,感受历史的温度。让我们继续守护这千年记忆,共筑文化高地,让韩城的历史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永放光芒,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融媒记者丨冯丽颖 通讯员: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