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万象>> 韩城万象 >> 文章内容
【韩城美文】护犊情深
来源:韩城新闻网  作者:   阅读:63 2025-01-20

护犊情深

王希强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性格内向、深沉,对待子女很少有笑容,脾气大得吓人,我们姐弟都怕他。母亲则温和、坦诚,处处呵护着我们。

我小时候贪玩、淘气、爱惹事,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因而常被父亲训斥、罚站、殴打。

父亲罚站别出心裁,给你画一个圆圈,让你站在里面,不得越雷池一步。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瘦小的我站久了就会心发慌,有时会晕倒,多亏母亲偷偷给我塞点吃的,才得以缓解。于是,“母爱”二字留在了我的脑海。

我被父亲打得最重的一次,可能是在灞河滩割草时游泳,也可能是其他原因,记得不太准了,但记得准的是母亲因护我受到连累,被父亲狠狠地打了几下。

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知道帮衬父母干农活。每年青草茂盛的时节,周日和夏、秋两假,我都会和小伙伴相约,背上竹笼,拿上镰刀去灞河滩割草,交给生产队饲养室挣工分。遇到天热时,大伙会不约而同地跳进河里洗澡、嬉闹、游泳,口渴了,双手一掬,清澈见底的河水,咕噜咕噜喝几口,甜甜的,沁入心扉,孩子们贪玩的天性得到了尽情释放。然而这些都是家长禁止的,怕不安全,家长的担忧也是正确的,是对儿女的一种责任和保护。但凡河边长大的男孩大多会游泳,无师自通。一代一代,都是这样,小娃先在河边浅水处游玩,大娃在半米深远处游玩,随着小娃长成大娃,谁都学会游泳了。有次割草回来,父亲把我叫到那间小厦房,脸色铁青,让我把手伸出来,一竹棍打下去,钻心般地疼痛,我抱着手嚎啕大哭,打不上手,父亲的竹棍无情地落在我的腿上、屁股上,我疼得要死,后来还是母亲进来把我硬从父亲手里拉了出去,父亲的竹棍又“啪啪”地打在母亲身上。在我们家,父亲教训子女,谁也不准拉,包括母亲。母亲生性懦弱,没有文化,对父亲百依百顺,甚至有些卑微。父亲常看不起母亲,不顺心时,也会对她动粗。打她可以,但打她的儿女就心疼。当时,母亲听到我的哭喊声,只能用自己的身子挡住父亲的竹棍,让我少挨些打。过后,望着默默流泪的母亲,忍受着浑身上下的伤痛,我的眼眶溢满了泪水,心中五味杂陈。家中男孩我最大,放学回家拾柴、烧锅、还要领弟弟。稍大一点,还得去自留地干活、灞河滩割草……我越想越委屈。但更委屈的是母亲,她无故挨打,不都是为了我吗?那时,我真的恨自己、恨父亲。

一个深秋的夜晚,邻村放电影。那时,电影是农村唯一的娱乐节目,我和二弟没敢告诉父母,怕不让去,偷偷跟上门口几个哥哥走了。因回家较晚,父亲不让给开门,我们知道错了,更知道父亲的脾气,不敢大声呼叫,只是小声敲了敲门,见没有动静,只能蹲在后门外,呆呆望着后面坡上的老榆树和坡上的村庄。山乡一片寂静,鸟儿已经归巢,劳累了一天的村民已进入梦乡。偶尔秋风一吹,身上的衣服有些单薄,冻得人瑟瑟发抖,我双手抱肩缩成一团。大约过了半个钟头,听见有人把后门槛卸下,一看是母亲,我俩便从门道下钻了进去,大气也不敢出,悄悄溜到屋子北面那个旧箩柜上睡了。

也许是生存艰难,父亲一人养活我们七口人,压力过大;也许是人的秉性;也许是二者兼之。父亲的脾气一直不好,他的严厉使我常常感到窒息,不知如何是好。可长此以往,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爱的天平离母亲愈来愈近,离父亲愈来愈远。有什么事只和母亲说,从不和父亲单独相处。有一天放学路上,老远看见父亲去街道,我快速跑进路边玉米地里躲了起来,等父亲走过我才出来。父亲也有感觉,回家对母亲说起此事,心里也沉沉的,说儿子和他生分了。母亲说:“谁让你爱打娃呢?”是的,我多么希望父亲像别人家孩子父亲那样,对待我们给点微笑、给点温暖,犯了错误,给予我们改正的机会,而不是打骂。对待母亲,应给予尊重和关爱,让家庭充满温馨。

父亲这种性格,最终也害了他自己。1966年“四清”运动,因为父亲的倔脾气,是我们村最后一个被解放的“四不清”干部。批斗、退赔、饥饿、营养不良,最大的心病,是对此事不能释怀,不善与人交流,久而久之,父亲患上慢性肝病,没有等到给他平反的那一天,没有等到我家日子过好的那一天,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他把家庭的重担留给了母亲,留给了姐姐和还未成年的我。

母亲有六个子女,对每个子女都倾注着一样的爱和庇护。有一次,二弟在自留地里挖菜,不知什么原因,被村里一个人高马大的人追打,二弟前脚跑进门,那人骂骂咧咧地跟了进来,母亲挡在了门口,和那人理论一番,又给说了一堆好话,毕竟一个大人打一个孩子,还在我家门口,有些太过分了。那人嘟囔着走了,母亲把二弟紧紧抱在怀里,全身上下打量着,舐犊之情深似海洋!

童年的时光是短暂的,转瞬即逝,但母亲对我们的恩情却是永生难忘的。

Copyright◎2007 2024 sxhcRM.Cn. All Rights Reserved.
韩城市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218708 韩城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308567 省网络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029- 63907152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12742009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61120240001
陕ICP备2024038696号-1 |陕公网安备61058102000313号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