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生于泥土、长于阡陌,用沾满泥土的双手和饱含智慧的头脑,将传统农耕经验与现代技术融合,成为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金钥匙”。他们被乡亲们亲切称为“田秀才”“土专家”,以“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务实作风,让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让荒山结出“致富果”
解继勋与刘换侠是我市两位典型的“椒乡领路人”。一位用直播架起技术传播的桥梁,让十万椒农“云端学艺”;一位以四十载坚守培育良种,将“致富经”写进田间地头。他们的故事,正是我市无数“土专家”扎根乡土、振兴乡村的生动缩影。
“这两天不断有人咨询,说是花椒树上出现了蚜虫,我在地里给大家现场看一下情况。今年这气温,根据我以往的经验,蚜虫有小暴发趋势……”春耕时节,韩城解继勋花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解继勋正在地头用手机向椒农直播讲解病虫害防治技巧。自2017年开通抖音账号以来,他的直播间每场稳定吸引300-400人,累计发布技术短视频千余条,惠及椒农超10万人。
作为拥有200余亩花椒园的“土专家”,解继勋深谙科技赋能的重要性。他创新推广“逐级缓放法”,通过合理修剪避免花椒树枝条外移,使结果面积增加30%,该技术被椒农广泛采纳。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受韩城市农广校委托,开展10余场“云培训”,并制作病虫害预警视频,通过农技平台覆盖全市。2022年,他提出“夏管为主、冬剪为辅”模式,指导椒农通过刻芽、摘心等技术减少养分消耗,助力韩城花椒提质增效。
“冬剪结合夏管,不管不如不剪”——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解继勋对花椒管理的深刻理解。如今,他的合作社吸纳61户椒农,年培训超千人次,成为韩城花椒技术推广的“田间课堂”。
解继勋说:“作为一名乡土专家,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把这件事做下去,为椒农服务。更多地深入田间地头摸索、实践、总结、推广新的管理技术,做好椒农的贴心人,为椒农的增产增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芝阳镇西弋家塬村,1969年出生的刘换侠正俯身查看花椒长势。初中毕业后,她便与花椒结缘,近40年的种植经验让她练就了一“绝活”:培育花椒苗50余万株,嫁接5万余株,成活率超95%。2023年,她成立富塬家庭农场,将技术推广至合阳县等地,年培训椒农200余人次。
刘换侠的“成长史”是一部奋斗史。2020年,她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获评“新型职业农民”;2022年,她参加了中组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带回“绿色有机种植”理念。在自家试验田,她尝试减少化肥用量,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花椒品质显著提升,收购价较传统种植高出2元/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换侠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她自编《花椒修剪口诀》,手把手指导村民;疫情期间,她通过线上直播分享嫁接技术,帮助30余户椒农挽回损失。2023年,她获评“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成为韩城花椒产业转型升级的“巾帼标杆”。
芝阳镇西弋家塬村村民杨林芳说:“我村的刘换侠在花椒管理方面是个能人,自己学会后,就带动我们一起学花椒的管理技术。她是个热心肠的人,谁不懂来问,都会耐心地给讲解,在我村可以说是花椒专家、带头人,带领我们一起管理好花椒,我们都非常感谢她。”
韩城花椒产业正经历从“量”到“质”的跨越,乡村振兴不需要遥不可及的“高大上”,更需要扎根泥土的“土专家”、服务乡邻的“田秀才”。当更多人以“俯身甘为孺子牛”的姿态投身乡土,我们的乡村必将迎来“千村示范、万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