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龙钢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转三工段5号炉炉长王程龙,以降低钢铁料消耗为核心,大胆推行120T转炉少渣冶炼、留渣操作法。700多个日夜,上千次实验,最终摸索到适合龙钢自身的操作模式,使钢铁料消耗大幅下降,为企业年创效益超800万元。王程龙这炉“好钢”是怎样炼成的?

“初来炼钢厂时,因为大学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我被分到电仪作业区成为一名电工。在配电室工作一段时间后,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想着既然来到了炼钢厂,那得弄明白钢是怎么炼成的吧?”王程龙说。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面对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他毅然选择向炼钢核心领域发起挑战,主动申请调岗至转炉工段。“当他说要到炉前来时,我感到特别惊讶。因为炉前的环境相对与其他岗位来说差一些,当时我很佩服这个90后的小伙子。”龙钢公司炼钢厂转三工段段长陕园欣说。

“刚到炉前的时候,老师傅告诉我,炉前留不住大学生。我当时心里憋了一口气,想着要证明一下。”王程龙说。工作的骤变,对于王程龙这个毫无冶炼经验的“小白”而言,如何尽快胜任这份工作,无疑是道严峻的挑战。“别人都下班,他还去看一下其他班组,向老班长、老师傅还请教一些问题。有时候我看到他记了许多笔记,有些工艺方面的,还有炼钢操作过程中各种操作模式。”龙钢公司炼钢厂转三工段大炉长王恩会说。
老师傅们常说,炼钢是“火里求财”,火候差一丝,一炉钢水就可能报废。7年时间,王程龙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他的双眼总被炉火灼得通红发酸,却仍紧盯着那团火焰——从橘红到亮白的色泽渐变,从跳跃到平稳的形态转换,他一遍遍默记特征、摸索规律。“炼钢就是看火,根据火焰变化情况来判断这一炉钢吹炼过程中,温度升温是否稳定持续上升,我们控制的就是让它的过程温度持续稳定的上升,从而达到终点温度。”王程龙说。

如今,王程龙仅凭肉眼就能将钢水温度误差控制在±5℃以内,碳含量判断误差不超过1%。青年的成长到成熟,就像炼钢一样有碰撞、有火花,才能去杂留精。王程龙对待工作的较真劲,让身边的同事既敬佩又“头疼”。“记得有一次,我和王程龙因为操作的观点不同,争得面红耳赤,他转身走了。结果没一会,又坐下来心平气和进行讨论,最终形成了共识。后来他说做人做事也要像炼钢一样,经过打磨才能成材。”陕园欣说。

时光不负有心人,王程龙从一名懵懂的大学生成为龙钢转炉工段第一名大学生炉长,他的蜕变为团队注入了创新与活力。“留渣操作法”虽在钢铁行业早有提出,但在龙钢公司一直未成功冶炼。为了炼出一炉好钢,王程龙始终以“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引,带领团队深耕“留渣操作法”,历经两年时间、上千次实验,终于在2022年研究出了一套适合龙钢的“120T转炉少渣冶炼、留渣操作法”。“采用‘留渣操作法’之后,我所在的班组单月钢铁料消耗降低至1030kg/t的历史最佳成绩。将吨钢石灰消耗从21kg/t降低至16kg/t,年创效益超800万元。”王程龙说。

好钢用在刀刃上。在王程龙的带领下,团队连续6次摘得炼钢厂“赛马”竞赛桂冠。王程龙个人7次获评“明星炉长”,荣获龙钢公司劳动模范、陕钢集团“优秀共青团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称号,2020年在《中国科技人才》国家刊物中发表《转炉炼钢工艺优化分析》技术论文,所负责的炉台多项关键指标稳居陕钢集团前列,为企业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新时代炼钢人,我将继续以劳模精神为标杆,在智能化、绿色化炼钢领域深耕探索,用创新与实干为陕钢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王程龙说。